“新合资时代”,国外车企开始来中国抢技术
日期:2022-11-20 21:05:25 / 人气:95
合资的潮起潮落又开始了,还是原来的配方,但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车企还是那些车企,只是游戏变了。
10月31日,Stellantis集团官网发布公告称,广汽菲克、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的股东已通过一项决议,批准广汽菲克在亏损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破产。
同日,广汽集团也发布公告,经与会董事表决,审议通过了《关于同意广汽菲克破产申请的议案》。根据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的申请,同意因资不抵债,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向法院申请破产。
一时间,广汽菲克破产的消息刷屏,有分析将其结局归结于燃油车的大败,也有分析将其归结于其傲慢的态度,伤了消费者的心。事实上,2018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合资车企退出中国,但随着部分合资车企的离开,新的合资趋势正在悄然发生。
10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长城汽车与国际汽车巨头宝马集团合资的亮亮汽车厂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据悉,亮亮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建设地点为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年6月开始打桩施工。这是宝马集团在全球的首个纯电动汽车合资项目,规划产能为16万辆/年。
除了长城与宝马的合作,奔驰、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也通过合资、股权投资、产能合作等方式,主动与中国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联手。
例如,奔驰与福能科技签署了多项协议,包括确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订单的交付、加大电池生产线升级投资等。
9月与宝马集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协议。从2025年开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将为宝马集团“新一代”车型结构的纯电动汽车供应圆柱形电池。产品将在中国和欧洲的两个电池工厂生产,每个工厂将向宝马供应年产量为20GWh的动力电池。
另一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亿纬锂能也获得了宝马的委任。目前公司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轩高科此前已与奥迪股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将为大众(中国)的常规量产车型开发第一代标准电池。此外,郭萱高科将与大众汽车合作,推动电池在德国萨尔斯堡的工业化生产,郭萱高科承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宝马也与鹤岗达成合作,将成为鹤岗绿色低碳钢的第一家客户。根据相关协议,从2023年年中开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量产车型将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自2026年起,宝马将开始在整车量产中使用河钢生产的绿色汽车钢。
回顾合资汽车发展的40年历史,可以发现新一轮的合资似乎大不相同。
01
合资带来现代工业文明。
汽车制造业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产业。汽车产业作为工业板块的大集合,可以带动上游钢铁、机械制造、半导体等。,以及下游的能源、交通、金融、服务等。复杂的供应链系统决定了汽车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汽车制造业的帮助。
但是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合资车企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即使现在大部分合资车企要么破产,要么举步维艰。
要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还不能自己造汽车。毛主席说:“我们现在能建什么?你可以做桌椅、茶碗、茶壶,可以种粮食,可以磨成面粉,可以造纸,但是你做不出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
于是在苏联的帮助下,1953年7月15日,一汽在长春正式开工建设,时隔仅三年。1956年7月13日,这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诞生了。
改革开放前,我国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汽车厂,但主要用于商用车和生产、军事专用车辆。能量产乘用车的只有大小红旗,上海牌,北京吉普212。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合资”模式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加快中外合资企业的自由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博采众长,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见识了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的中国汽车人有了紧迫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1979年1月16日,BAIC开始与美国汽车公司谈判。但是,第一次这么做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据记载,谈判期间,美国访华18次,中国人访美5次。直到1983年5月,双方才签订了北京吉普。
另一方面,上海大众的谈判也在艰难推进。在饶斌的坚持下,汽车加工流水线落户上海。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厂装配成功。这是中国合资的第一款车。
万事开头难。在解决了起步难的问题后,中国的合资车企纷纷成立。比如1985年中法签约成立广州标致,1990年一汽与大众签约合资15万辆汽车,1992年二汽与雪铁龙合资成立神龙汽车等。
在“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指引下,合资车企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乘用车批发量连续10年保持增长,而同期美国、欧洲、日本乘用车销量呈下降趋势。通过与中国的合资企业,外国品牌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曾几何时,我们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什么国产品牌。即使在今天,合资品牌仍然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所以很多人质疑这波合资。他们认为,这一波合资企业让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沦为世界工厂。外资品牌吃光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红利,却没有把核心技术留下来,这也导致了国产品牌的失败。
虽然这样的质疑一直存在,但正如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所说,合资企业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套基于市场竞争的现代工业文明,包括但不限于思维模式、经营理念、产品技术、制造工艺、方法流程、价值链控制、市场营销、品牌维护、绩效考核、员工管理等。,这些都不同于那些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学到一些市场经济肤浅知识的国企所熟悉的。
正是这一套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量连续10多年保持高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此外,这一套现代工业文明也点燃了国产品牌的火花,走出了长城、吉利、比亚迪、众泰、力帆、小康等民营品牌,其中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企业也引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02
合资车的风光没了。
虽然自合资之日起,合资各方的分合从未停止,但真正大规模分手还是在2018年之后。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2015年后,国内汽车销量进入下行周期,“市场换技术”的逻辑发生了根本改变。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瓶颈。发展速度快的时候,很多矛盾会被掩盖,但是一旦发展失速,长期积累的矛盾就会被触发,比如Stellantis和广汽集团在股权比例上“撕破脸”;以前中国负责建厂、生产和销售,外资负责战略规划,核心技术和产品规划运营的R&D。由于双方争夺话语权,无法维持。国外品牌管理的僵化使得产品越来越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态度的傲慢也逐渐让消费者望而却步。随着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合资车企的命运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合资品牌错过了新能源时代。在合资品牌进退两难的时候,新能源时代已经悄然到来,这就不得不提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了。
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1-1995年),国家将电动汽车项目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逐步建立了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整车技术和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大关键技术为框架的“三纵三横”R&D格局。此后,随着全球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中国逐渐将电动汽车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纯电驱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的方向。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深化“三纵三横”R&D布局,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产业新生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在一系列技术研究和产业补贴政策的支持下,“长本事”的国产品牌乘势而上。内忧外患之下,合资车企和品牌只能知难而退。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已有7家合资车企和品牌退出中国。
其实不光是合资车企,国内车企也没有跟上新能源浪潮。真的,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他们连招呼都不打。
作者:卧龙娱乐平台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内部娱乐圈的“弃儿”摇身一变成...07-13
- 据透露,朱的未婚夫与一名4岁的儿...07-13
- 朱一龙,总票房100亿!07-13
- 关之琳出现在Top Stream网络名...07-13